關鍵字:環境經濟學、個體經濟學、市場失靈、自然資源、天然資源、實證經濟學、規範經濟學
首先,什麼是經濟學(Economics)?
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行為及如何將有限或者稀缺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的社會科學。簡單來說,就是如何分配資源。消費者(Consumer)手上的現金應該要買晚餐、珍奶、還是上蝦皮?生產者(Supplier)應該要蓋新廠房或升級機器呢?任何資源有限且需要做出覺得的場合,都適用經濟學原則,而經濟學家則是研究不同的激勵措施(Incentives)如何影響人們的行為。
環境經濟學(Environmental Economics)是將經濟學原理應用於開發和管理環境與自然資源。石油、貴金屬、煤炭等自然資源都是有限的,雖然短時間內難以消耗完。那這麼多的石油,應該要拿來製作塑膠、提煉成汽油、還是繼續儲存在地下?可見,經濟學原理也是可以應用在環境管理的。
天然資源其實可以再更細分為:
當巿場無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勞務,市場就是失靈的狀況。
用珍奶來舉例,理想的情況下(藍綠),生產者會供應5杯售價5元的珍奶,消費者會以此價格買下所有商品(E1 紅點)。對生產者而言,多供應一杯珍奶會需要提高售價1元。但是如果一杯珍奶要6元,消費者只願意購買4杯。對生產者來說,提高產量並沒有利潤可言,因此雙方達到平衡(Equilibrium),這就是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所稱的「看不見的手(The Invisible Hand)」。
生產者的價格包含員工、材料、店面租金等,但是無法分解的塑膠杯、外送機車的污染並沒有包含在價格裡面呀!如果每一杯珍奶所造成的污染需要2元的處理成本,那麼真實的平衡價格會是在E2橘點,也就是每杯珍奶6元,總共會賣4杯。
由於外部性(Externality)沒有包含在價格中,市場平衡價格沒有準確地反映珍奶造成污染的成本,市場呈現失靈的狀態。通常,環保政策可以解決市場失靈,但是在實際生活當中,政府並不知道珍奶污染的處理成本,這也就是環境經濟學研究的主題之一。
你今天喝幾杯珍奶會影響到明天能喝幾杯嗎?似乎不會。但,今天抽取多少石油會影響到未來石油存量,今天機車排放污染會影響未來空氣品質。這個動態性也是環境經濟學與個體經濟學最大的不同。通常自然資源的價格越高,越有動機保存它,同時也鼓勵研究開發,以及新資源的探索。
上蝦皮買了東西,不喜歡(應該是)可以退貨,也就是上網購物這個行為是可逆的。但,如果氣候暖化海平面上升,墾丁海灘被淹沒則是無法逆轉的。
與個體經濟學相同,分析有「實證」以及「規範」兩種。
環境經濟學是一門很特別的學科,這篇文章裡我簡略的介紹了他的特別之處。接下來,我會再陸續介紹一些環境經濟學中常用的工具以及技巧。
關鍵字:環境經濟學、個體經濟學、市場失靈、自然資源、天然資源、實證經濟學、規範經濟學